6月18-19日,由教育部外指委非通用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主办,大理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外语非通用语东南亚-南亚国别与区域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大理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信息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成都大学、宜宾学院等高校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南亚与东南亚研究院副研究员彭万博士参加学术研讨会,并主持第三分会场,在分会场作主题报告。


研讨会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与会专家学者就东南亚—南亚国家间合作及对外关系研究,东南亚—南亚政治、经济及民族研究,东南亚—南亚历史、文化教育与社会研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我校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彭万博士受邀,与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萍教授共同主持了第三分会场。彭万博士在第三分会场作了《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回眸与展望》的主题报告,从中国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历史回眸、高等教育合作面临的问题、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三个角度进行了阐释和论述。

开幕式上,大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丁中涛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表示大理大学将不断加强非通用语种类专业建设,全面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钟智翔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希望本次学术研讨会能够为全国同行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让大家能够在此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共同进步。教育部外指委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也将会继续以“自主创新、沟通发展、搭建平台,引领未来”为指导,协调全国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非通用语人才贡献力量。
主旨演讲中,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教授以《百年未有变局下中国的亚洲整体外交》为题,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委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杰伟教授以《20世纪以来中国对东南亚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为题,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毕世鸿教授以《对中国-东盟关系正确认知的构建初探》为题,分别作了精彩的发言。这些主旨报告对凝聚理论共识、指导实践都具有建设性意义。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推进,政府、智库、高校高度重视国别与区域研究,本次东南亚-南亚国别与区域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召开,积极关注时代主题,从历史、现实、文化、方法等多重维度,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探索了能力提升的方法,启迪了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思路。

(供稿/南亚东南亚研究院 彭万)